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通过美术课程,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,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,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。
根据以上认识,初中美术课根据学生在美术知识、技能、手工和设计水平上的差异,以因材施教为指导思想,制定本方案,希望能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,加强学生美术素养。
一、理论支持
1、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
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》明确提出:“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,教好每一个学生”。这句话有着深刻的涵义和丰富的内容。我们的教育已经发展到一个新时期,即由数量的发展转变到质量提高的新阶段。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,就是《规划纲要》文本中提到的:“要提高义务教育质量,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。”
就美术课程来说,教好每一个学生,并不是说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同样的结果,不是平均主义,而是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,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。大家知道,每一个学生的天赋不同、思维方式和品质不同、兴趣爱好和特长不同。如果用一种模式去培养、一种标准去要求他(她),可能抑制他(她)的潜在能力。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本,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培养方案,使学生得到最适于他(她)的教育。所以我们说:“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,就是最好的教育。”
考虑到学生成长过程中美术素养的差异性,学校如果能够制定灵活多样的美术课程实施模式,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均衡学生的美术素养水平,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,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。
2、关注个体差异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
世上没有任何两粒沙子是一样的,人的智力发展也是不平衡的,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这种规律,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,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,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,去体会学习知识的乐趣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是一种健全人格的教育,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必要的保证。
3、提升美术素养是初中美术课程的目标
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,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,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。初中美术课程必须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,面向全体学生,选择基础的、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,结合过程和方祛,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,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,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,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,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。 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,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,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。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,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,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。
二、学情分析
教师通过观察平时学生在美术课堂、作业和艺术活动中的表现,制定全面的细致的调查问卷,基本掌握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,大致的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、学习态度和兴趣方向等情况。
三、实施方案
目前,新版的苏少版美术教材内容从易到难,涵盖美术历史、美术技能、设计应用等多方面。平时,由于课时不足,教师专业不同,不同班级的学生所学的内容有很大不同,学生获得的美术知识、技能训练等等极不均衡,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受教程度受到一定的影响。 因美术课每周一次,所以根据学生填写的调查问卷,美术组教师在完成基本的课本教学之余的课堂上,另外开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美术模块,以此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,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,使课程设计更加灵活多样。这种改变带给学生的新鲜感,必将给美术课堂带来翻天覆地的新气象 [...更多完整内容请下载]
下载完整文档